“对了,你说厂子承诺安排贾东旭家人的城市户口是真的吗?”
陈建国和沈父聊天的时候,身旁的沈媛媛忽然开口问道。
“真的,本来厂里只承诺给贾家工位,转正以后迁户口。
可是贾张氏当时就吵着孩子的户口随母,总不能秦淮茹进了城,俩孩子的户口还留在乡下吧。”
陈建国说道。
“按规定,应该是留在乡下的,毕竟他还有奶奶在乡下,除非没其他人了,才可以跟着母亲的户口迁进城里来。”
沈父开口说道。
这样的情况,这些年太多了。
以前许多四九城里的老住户应该老家分的田地,在55年的时候没有转户口,后面严格限制以后,许多有关系的还是抢在56年把户口关系转了。
可是,依然有许多常年生活在城里的居民,依旧是农村户口。
毕竟,当城乡二元制提出来以后,越往后迁户口的难度就越大。
而这些人,在这三年里一些选择了回乡下,因为城里实在买不到吃的了。
回乡,至少还有点口粮,特别是政府发放的救济粮。
“这个估计是李主任答应的,回厂子里还够得他忙活的,要说服其他厂领导。”
沈爸爸笑笑说道。
“爸,我知道你和杨厂长关系不错,不过我希望你对李主任那里,还是稍微温和一点,不要因为杨厂长的原因,和他产生什么矛盾。”
这时候,陈建国小声对沈爸爸说道。
以后轧钢厂的天可是李主任,就算运动结束以后,这位李主任也从位置上全身而退,能力和关系不可谓不强。
至于杨厂长,这两年陈建国也看透了这个人。
和李主任其实是一类人,只不过他们用的办法不同。
李主任习惯背后拉帮结派,而杨厂长则是阳谋,用口号道德绑架你,就和易忠海玩的那手差不多。
让工人们流汗干,为厂子争得荣誉,但是最后得好处的只有他。
“这次听说也是因为杨厂长提高了生产任务,不知道是不是这次事故的原因?”
陈建国小声问道。
沈父没有回答,只是摇摇头。
现在对这类事儿很敏感,旁边沈媛媛还在,就算他们这些领导知道是什么原因,也不会就这么直接说出来。
“事故发生后,厂里是开了个小会,严肃了生产纪律,要求各车间把安全生产放到第一位。”
沈父只说了句,“其他的,去外面都不要乱说,特别是你们那个院子。”
“我知道,爸。”
陈建国知道什么意思,马上就说道。
随即他也起身,看了眼窗外就说道:“时候不早了,我还是早点回去。”
“那行,你路上慢点。”
沈父没有起身,不过沈媛媛还是起来,出门把陈建国送到楼下,看着他骑着自行车离开。
沈家住的是轧钢厂前两年才修的单元楼,虽然只有五层,但都是单独成套的屋子,可不是筒子楼。
实际上,早在五十年代,国内就已经出现单元楼,特别是铁道部在54年建造的两万平米的单元楼,放在后世也算是不错的花园洋房。
轧钢厂在四九城,自然也效仿修建了单元楼。
只不过因为数量少,只有领导干部才能分到。
而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房子,则大多盖成筒子楼,因为结构简单,建造速度可以很快。
其实,陈建国还是很眼馋这房子的。
可惜,他没这个福气住进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