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章 乌巢(二合一)
曹操召集全部的将领汇于中军帐内,众将看着曹操严肃的表情,知道最后的决战将要来临了。
“诸位,我曹操能成就如今的功绩,都是因为有你们的支持……”
“你们当中的许多人自陈留时就伴我左右,岁月磨人,诸君与操皆已生出白发了……”
“我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骑都尉,谁能料到,我现在却成了大汉的司空……”
“诸位随我战董卓,破黄巾,征袁术,阻吕布,迎天子于许都,御袁绍于官渡,可曾有过后悔的时候啊……”
“我们在官渡与袁绍鏖战了一年有余,现今粮草断绝,四面危机,已经到了决定生死的时刻了……”
“袁绍屯粮于乌巢,烧了这批粮,我们就能反败为胜……”
“死战关头,诸位当齐心协力,待到凯旋归来之时,列位皆有封赏,我曹孟德绝不食言!”
曹操语气决绝,目光坚定,众将听到曹操的激励后,眼中也燃烧起了熊熊的火焰。
“曹仁愿为先锋,烧毁乌巢粮草!”曹仁率先出列,他有烧毁袁绍粮草的经验,自觉能胜任这一重职。
“乐进愿为先锋!”一向沉默寡言的乐进从诸将身后走出,他的个头矮小,却靠着不要命的杀敌精神屡获先登之功勋。
“于禁愿为先锋!”于禁治军严谨,屡抗袁绍于黄河以北,他在士兵之中很有威势。
“夏侯惇愿为先锋!”
“夏侯渊愿为先锋!”
“曹仁愿为先锋!”
“曹纯愿为先锋!”
“曹洪愿为先锋!”
“徐晃愿为先锋!”
“张辽愿为先锋!”
“高顺愿为先锋!”
“赵云愿为先锋!”
“张绣愿为先锋!”
“我……曹彰愿为先锋!”
“某关云长愿为先锋!”
众将皆被曹操感染,纷纷请命出战,就连从未上过战场的曹彰都忍不住吼了一嗓子。
“士气可用。”荀攸轻轻地点了点头,他身边的郭嘉与贾诩也都颔首轻叹。
“奔袭乌巢当以骑兵为主,诸位回营后筛选出善马术,不畏死战的士卒,汇集五千人之众即可。”
“此战,我曹孟德为先锋!诸位皆随我一同出战!”
曹操豪气干云,众将抱拳领命后回到了自己的部曲筛选士卒。
“袁绍可能会在主公突袭时攻营,主公最好还是留下一个信得过的将军守营。”荀攸建议道。
“子廉忠诚,就让他随公达守营吧。”曹操没有过多考虑,直接就定下了守营的主将。
“父亲,我要与你一同去乌巢。”曹丕坚决地说道。
“父亲,我也要去!”曹真与曹彰一同开口,曹植也糯声糯气地跟随。
“此战九死一生,你们尚且稚弱,不必前去。”曹操断然拒绝道。
“我善马术,能骑射,不怕死,符合父亲的要求。”曹丕坚持道,“就算是十死无生,我也愿意与父亲并肩作战到最后一刻!”
“父亲,我们绝对不会拖你的后腿的,我们曹家子弟可不是怕死之辈!”曹真认真地说道。
“我曹彰愿做先锋!为父杀敌!”曹彰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语,只不过这回他并没有犹豫。
“父亲……我不怕死!”曹植鼓起勇气说道。
曹操欣慰地笑了笑,他拍了拍曹植的脑袋。
“子桓,子丹,子文,你们三人与我前去,正好向为父展示一下你们向史阿学的本事。”曹操豪迈一笑,众子便穿甲牵马做好准备。
“子昭,照顾好你弟弟,若是我回不来了……你一切都听文若的,他会助你的。”曹操大笑。
曹铄郑重地点了点头,眼泪抑制不住地夺眶而出。
五千人迅速点齐,他们其中有曹操的兄弟子侄,也有曹操的宿将护卫,值得一提的是,夏侯楙也以夏侯惇亲兵的身份一同前往。
当然,其中更多的士兵还是深受治军策影响的百战精锐,是许都大学内第一批的毕业生,是酸枣会盟之时的熟悉面孔……
“子桓,你紧张吗?”曹真低声询问道。
“……有点。”曹丕回答道,他们第一次以骑兵的身份上阵,肩负重任,不免有些忐忑。
“你们胆子也太小了,到时候我来保护你们。”曹彰听到二人的对话鄙夷道。
“我可指望不上你,你可别被吓尿裤子了。”曹丕不屑,初时的些许紧张变成了激动与期待。
五千人扯下盔缨,换上了袁绍的旗帜,人衔枚,马束口,迅速出了营门,借夜色直奔乌巢方向而去。
一路无言,沿途上所有人都保持着沉默,生怕露出什么破绽,路上遇到袁军士兵探问,曹操都以袁绍派遣他们增强防卫为由搪塞。
鸡鸣时分,曹操赶到了乌巢的大营外,曹操令全部士兵右臂绑带,准备攻营。
“放火!”曹操一声令下,士兵们将点燃的火把投入营内,火箭也应声而出。
淳于琼听到骚乱声后立刻惊醒,他命令士兵紧闭营门,死守营寨,曹军则在曹操的指挥下发起了猛攻。
淳于琼将军粮存放在了十几个粮仓内,曹操放的火无法烧到核心地带,双方便以营门为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。
“将军,是曹操本人前来攻营。”袁军士兵向淳于琼报告道。
“一定要守住营门,我们要拖到主公的援军到来。”淳于琼严肃地说道。
但淳于琼所期盼的袁绍并未即刻发兵赶来,袁绍的中军帐内,郭图正在与张合因为救援之事激烈争吵。
“曹操赶往乌巢,我们只需攻下官渡大营就可以轻松化解,等到曹操反应过来就为时已晚了,此乃围魏救赵之计。”郭图说道。
“许攸必然告知了曹操,乌巢乃我军的粮草囤积之地,所以曹操才敢聚众前往袭营,他所率领的定是精兵……”
“淳于琼必然挡不住曹操的攻势,到时候辎重尽失,我们如何才能对抗曹操?此刻正应该派大军前去救援!”张合激动地说道。
“主公,我们与曹操僵持了这么久,现在正是一举击溃他的时机啊。”郭图用热切的眼神望着袁绍说道。
二人东一句西一句毫不退让,袁绍思索片刻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。
“儁义,你和高览领两万精兵去攻打曹操的大营。”袁绍沉声说道,“赵睿营中有精骑,可以让他前去乌巢支援。”
张合无奈,再多的反驳只会引起袁绍的不满,他只得领命而去。
浓烟滚滚,火光冲天,还未完全被阳光照射的乌巢大营却灯火通明。
乌巢的营门已经被乐进引兵破坏,但曹操的五千精锐却迟迟无法进入营中。
淳于琼派遣所有的士兵堵在营门口,甲士们摩肩接踵,曹操的骑兵也没有冲击的空间。
曹操手持倚天剑冲在了队列的最前面,众将被其行为打动,一个个不要命地与乌巢守军展开了肉搏。
曹丕三兄弟紧随曹操身后,他们初登战场不懂得保存体力,很快就将体力给消耗殆尽。
“你们到我身后来!”曹纯持长枪挡在了曹丕的身前,曹丕也竭力捅死了面前的袁军,鲜血溅满了他的面庞。
“破乌巢!斩袁绍!”曹军之中的一个不知姓名的甲士持刀砍死了面前的敌人。
他每斩一人就喊一遍这个口号,很快所有的曹军士兵开始效仿他的行为,不顾一切地朝着营门冲击。
“破乌巢!斩袁绍!”曹丕稍作调整后继续冲入人群内。
一裨将打扮的袁军将领挥刀劈砍,环首刀朝着曹丕的头顶袭来,曹丕全力格挡,曹彰从曹丕身后窜出,一刀了结了那个裨将的性命。
“当心点!你可别死在这儿了。”曹彰露出虎牙咧着嘴笑道,曹丕不服气地斩杀了想要偷袭曹彰的士兵。
“你也是。”曹丕擦了擦脸上的鲜血,他竟然有一种莫名兴奋的感觉。
曹操不顾流矢和烈火,率先杀入了乌巢大营内,袁军节节败退,固守于粮仓之前。
“主公,袁绍的骑兵前来救援!”于禁大声报告道。
“等到敌人杀到我身后时再来汇报!”曹操的左臂被豁开了一条长长的口子,铠甲上也沾满了敌人的血迹。
“破乌巢!斩袁绍!”
曹操大喝一声,全军在他的激励下,又一次爆发出了不惧死战的气势。
两面夹击,若有一边被击溃,整队人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。
“随我御敌!”赵云身骑白马,使出了百鸟朝凤枪法连斩数将,赶来的袁军轻骑悉数被赵云阻挡在了乌巢之前。
“陷阵营士兵随我诛杀袁军!”由高顺挑选出的陷阵营精锐迅速集结,他们持刀列阵,在重甲步兵的面前,袁军的背袭几乎毫无作用。
高顺与赵云合力,袁军的支援部队无法抵抗,很快就被击溃。
死战持续,一支火箭越过两派殊死搏斗的甲士,落入了中营的粮仓中。
当敌勇敢,常为士卒先!
乌巢内最重要的粮仓被点燃,曹操见状仰天大笑。
关羽驾赤兔马持青龙偃月刀冲入敌阵,淳于琼躲闪不及,被斩首于阵前。
乌巢已破,袁军逃亡,曹操做了简单的休整后就下令全军返回官渡大营。
只要大营还没被袁绍攻破,那这场大决战就是我赢了!
……
张合依照了袁绍的命令攻打官渡大营,高览也被迫与其一同前往。
“儁义,主公轻信郭图,这可不是个好兆头。”高览作为河北四庭柱其一,一直以来都与张合保持着相同的立场。
曹洪亲临营门,与士兵们一起阻挡着袁军的攻势,荀攸等谋士时刻望着东北方向的火焰,期待着曹操的归来。
“明知乌巢乃我军命脉,却还要一意孤行,听信小人的谗言。”张合怒骂道。
这种吃力不讨好,极难完成的任务,换谁都会觉得倒了大霉。
“……儁义,我们要不降了吧。”高览望向四周低声说道,“你知道吗?杀死司空长子的张绣归降于司空,司空都不与他追究,甚至还打算将女儿嫁给他儿子……”
张合目光一闪,他身后的斥候给他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。
乌巢已经被攻破,淳于琼阵亡!
“没有了乌巢这批粮草,袁绍必败,我们就投了曹操……此时归降,必有重赏。”张合咬着牙做出了决定,他命令全体士兵停止攻击,后退五里地。
一封降书被送入曹营,曹洪拿着这份降书找到了荀攸。
“公达,营外的张合送来了投降信。”曹洪说道,“他们刚才还领兵攻营,现在就要打算投降……这会不会有诈啊。”
曹洪无法理解张合的行为,只好依托于荀攸的智谋。
也不知道为何,自己招揽智谋之士时,无论开出多么诱人的条件,他们都不愿意前来,曹洪猛然想到了这件事。
“看来乌巢已经被攻破了!”荀攸激动道,“否则张合是不会选择投降的,此时投降正是最好的时机。”
“叔父不必怀疑!尽管接受他们的投降就是!”曹铄开口道。
曹洪随即派人去请张合、高览二人进入营帐。
“欢迎二位将军。”荀攸微笑,张高二人恭敬地向众人行礼。
“主公回来了!主公回来了!”曹军将士兴奋大叫。
东营门大开,骑兵部队鱼贯而入,领头的正是左臂包扎,右臂绑带的曹操。
“恭喜主公大胜!”荀攸走到曹操的身边随后低声说道,“张合、高览投降,此时正是反攻的最佳时机。”
曹操窃喜,他径直走到了张合和高览的身前。
“儁义投我,如微子去殷,韩信归汉矣!”曹操赞叹,张合忙称不敢,二人客套了一番,在众人面前做足了戏。
曹操当场拜张合为偏将军,封都亭侯,降将自高览以下皆有封赏。
曹操募集全部兵力,打散张合降部两万人分至麾下众将部曲,发动了对袁绍黄河以南部署的全面反击。
“主公,张合投降曹操了!”逄纪慌张地走入袁绍的营帐。
“什么?”
袁绍大惊失色,他本以为自己还是占据优势的一方,但他却低估了粮草尽失所带来的全面影响。
袁军断粮,士气崩溃,曹军所到之处,袁军尽数投降。
“主公,我们快逃吧。”逄纪焦急地说道,曹操的大军已经开始攻击阳武大营了。
“张合误我大事!”袁绍长叹一声,带着袁谭领八百轻骑丢下了大军快速北撤。
袁绍懊悔地离开了阳武,他在脑海中反复思索,自己究竟是败在了何处……
曹丕跟着高顺的陷阵营攻入袁军营帐,袁军尽数丢下武器,曹丕和高顺走入了其中一座营帐。
“公为何人?”曹丕见到端坐其中,气质不凡的老者询问道。
“我乃广平沮授……你是何人?”沮授奇道。
这穿甲戴盔的少年看起来年纪不过二十,身后的将领却对他非常恭敬,也不知道是何人?
“原来是子辅公……我叫曹丕,我父亲正是曹司空。”曹丕礼貌回应道。
“我听说过你……听说你在许都搞了个私学,都城内许多人都视你为眼中钉啊。”沮授恍然大悟,随后面不改色地说道。
曹丕身后的高顺听到沮授的话语非常不满,他认为自己的主公完全没有必要和这个俘虏这么客气。
“丕臭名远扬,倒是让子辅公见笑了。”曹丕笑道。
“……你比起袁绍的三个儿子要强上不少。”沮授盯着曹丕的眼睛说道。
“不知子辅公如今作何打算?”曹丕询问道。
曹丕知道沮授有大才,袁绍若是听取他或者许攸任意一人的意见,也不至于丢掉乌巢,所以他对于沮授起了招揽之心。
“欲请速死。”沮授淡淡地说道。
“袁绍无谋,子辅公何不与我父亲一同平定天下……国家纷乱,先生的才华要用在需要的地方啊。”曹丕招揽道。
“我的亲眷族人全在冀州,我若降了司空,他们可就没有活路了……袁绍的气量,郭图的心机,我比谁都清楚。”沮授摆手拒绝道。
“子辅公认为袁绍还能守住冀州多长时间?”曹丕眼珠一转,想到了一个劝说沮授归降的办法。
“袁绍宠爱幼子,放任党争,不出十年,袁氏必亡。”沮授回答道。
沮授数次建议,袁绍均不予采纳,沮授再刚直也知道这是冀豫之争引发的祸患。
袁绍一直以来都是看人纳谏,沮授一心求死,对于党派之争也已经厌恶了。
“子辅公可以隐姓埋名一段时间,等到袁绍败亡之时,就可以与家人相见了。”曹丕笑着说道。
“子辅公可以改换姓名,先在许都大学内教授学子……可以让父亲传播出先生不降而亡的消息,这样先生的家人也会得以保全。”曹丕见到沮授意动,随即补充道。
“公子不愧急智之名……只不过这件事恐怕得要看司空的意思吧。”沮授犹豫道,他不知道曹操对他是什么样的看法。
“以子辅公的才华,父亲定会答应的,子辅公安心等我的消息就是。”曹丕微笑道。
“……这算是公子招揽我,还是司空招揽我?”沮授沉声询问道。
“……这并没有什么区别。”曹丕告辞离去,沮授望着曹丕离去的背影眼神闪烁。
曹操亲领步骑扫荡黄河以南,此时未在阳武停留,他想要抓住袁绍,彻底解决掉这个有生之年最难对付的敌人。
曹操没有抓到袁绍,他将袁绍在黄河以南的全部布置全部破坏,俘虏袁军七万余人,缴获了无数的财宝、珍品和典籍。
曹洪命士兵抬着两个大木箱子找到了曹操。
“大兄,这些都是遗留在袁绍大营当中的通袁书信,你这回可一定不能放过这群人!”曹洪恶狠狠地说道。
曹洪和曹丕非常相似的一点就是,他们都极度讨厌那些墙头草一般的士族。
曹操笑了笑,沮授在高顺的带领下走入大营,曹操已经从曹丕那里听说了沮授的事情。
“我与子辅可是数年未见了,没想到今日相见,子辅却还是如同当年一般。”曹操笑着说道。
“沮授只不过是司空的俘虏,何谈当年?”沮授苦笑着回应道。
“不知子辅愿意与我携手平定乱世吗?”曹操拉着沮授的手说道。
“我希望能够保全家人,只求司空能遂我心愿。”沮授恳切地说道。
“许都大学学子众多,以后就有劳子辅费心了。”曹操松开了沮授的手,转而看向了曹洪带来的木箱。
曹丕看到沮授归降,心中有了自己的打算。
“这些是缴获的通袁书信,子辅认为该怎么处置?”曹操面带笑意地询问着沮授,随后又将目光转向身后的众子,“你们也可以说说。”
“父亲,这群人在我们最危难之时选择投靠袁绍,我们怎么能轻饶他们呢?一定要将他们给斩首示众!”曹彰率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曹真也非常赞同曹彰的观点。
“袁绍势大,他们才想要投降,如今局势已定,我们不能轻易杀戮,这样才能让他们彻底归心。”曹植反驳道,他的想法得到了曹铄的支持。
“子桓,你怎么认为?”曹操望着一直不开口的曹丕询问道。
“我同意子建的想法。”曹丕觉得曹操与之前变得不一样了,曹操的询问总感觉像是一种试探。
“那就烧了吧。”曹操笑了笑,曹洪不解但也只好从命。
“司空为何不先看再烧呢?”沮授终于开口询问道。
“官渡大营的粮草被袁绍烧毁之时,我也曾想过投降袁绍,更何况这些人呢?”曹操回答道。
“司空的胸怀,非袁氏之辈能及。”沮授诚心诚意地夸赞道,曹操抚须微笑。
“你们都回去好好休息吧,明日我们举行庆功宴,紧张了一年半的时间,也该好好放松一下了。”曹操志得意满,众人告退离去。
众人离去后,曹操坐在榻床上长舒了一口气。
“本初色厉而胆薄,干大事而惜身,他不敢以命相搏,我终于胜过他了……”
夜晚,曹军士卒押送着一队队的袁军俘虏出营,来到了阳武大营郊外的一片平原处……
清晨,曹丕得到消息后一阵胆寒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