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读趣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读趣网 > 都市言情 > 四合院之客居的外乡人 > 第二百零三章 从煤气罐的生产看机床的发展趋势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第二百零三章 从煤气罐的生产看机床的发展趋势

第204章 从煤气罐的生产看机床的发展趋势

侯楚有些欣慰,回道:“有重视就好,也不枉我熬夜赶稿。”

元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按你的说法,要是有了这个手册,以后基层赤脚医生就可以按书治病。

所以现在沪市几个医学院,全部都在挑灯夜战,只为了快快问世,让天下的病痛少那么几分,以我的观点看,这书要是编成了,背后至少有你三层功劳。”

侯楚沉默良久,他只是提前让这东西问世几年而已,没想到会带来这么大影响力。

应该意识到有些偏题,元师傅很快拿出纸笔让侯楚先写几个字看看基础。

看到他狗爬一样字,也没生气,很客气的给侯楚制定了学习的方案,原来,书法这东西是要基础的。

元师傅的字,笔画清劲、结构清秀、章法明了,让人看着神清气爽,而侯楚的字,结构都没有搞清,有时候挤成一团,有时候散的七零八落。

虽说就一个小时,可侯楚却感觉思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,见夜色已黑,他就主动告辞了。

只是回去的时候被布置了许多作业,不仅要拆字,还要练笔画,看着厚厚的作业本,侯楚仿佛回到了高中,时隔多年,没想到有一天又开始繁重的学业。

可奈何人家说的的确没错,字如其人,这个时代,字不好是不行的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时间一晃,就是好几周,期间侯楚跑博物院交了好几次书法作业,还参加了研究生的入学考试。

这段时间他可以说是每天起的比鸡早,睡的比狗晚。

不仅要跑轧钢厂看进度,还要练字,学习,谈恋爱,每天和特种兵似的,把时间利用到极致。

不过努力也有回报,虽说也就几周,可侯楚在大师傅的指点下,进步可以说是飞速,当然,仅仅是不再难看,如果要拿得出手,还是要勤加练习。

至于轧钢厂的事,侯楚隔三差五就去监督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的如何,加上各方努力下,煤气罐的生产也很快走上了正轨。

毕竟国营大厂的底蕴还在的,才一个月,就已经生产了三分之二的订单量。

至于新设计产线,就到了侯楚的擅长了,他查了很多论文,找了很多先进的方向,他只整合方案,给出思路,不做细分车间的设计。

特别是考虑到了工人的休息和生活,按后世的思路设计了一些功能区,比如职工活动室,休息室,甚至还利用废热搞了个简易的洗澡间。

除了安全,就是效率了,侯楚找八级工还有厂里的技术骨干设计了很多模块化半自动设备,就是后世那种傻瓜式的一键操作,什么东西都给你设置好,规定好,不用自己动脑筋那种。

比如焊接罐体,他的想法是设备专用,用夹具固定上下罐体,设置好参数,微微旋转罐体,就能实现一种半自动焊接。

后世是用电脑自动控制的,只不过现在由一个人调节而已。

只要按照操作手册调整数据,就可以降低生产的难度,提升效率,哪怕是半自动的机器,也比五六级工一个一个趴在地上焊强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

科院,侯楚办公室。

他正拿着一沓图纸看着窗户外,陷入了沉思,窗外是一个大工地,几百号人在喊着号子,用土法夯实地基。

他办公室里还有两个手下,看着侯楚在深思,大气都不敢喘。

“小侯,听说伱找我?有啥事情吗?”

侯楚眼神看向窗外,努努嘴:“余教授,怎么这么多人,人山人海的,我们啥时候有这么多经费建房宿舍了?而且工具五花八门的,应该是自带的吧?”

余教授道:“轧钢厂一个叫做文五的同志组织的,说煤气罐的产线还在画图纸,但是建筑队已经搭好了架子,闲着也是闲着,干脆过来帮个忙,怎么,你认识他?”

“认识,他志向不小,急着表现呢,上次还找我请教,说是想转行去生产,问我需要懂什么知识。”

文五之前就给他展现了志向,甚至直言不讳的和侯楚坦白说想去筹建的煤气罐厂。

轧钢厂保卫处副处长,竟然和侯楚一样是17级,按划分表来说就是正营,地方上对应的是正科。

余教授也学着侯楚的样子,看了一眼在建的宿舍工地:“你找我来,可不是说他的事情吧,这不是你的风格。”

“嗯,有事,您能不能帮我找几个专家,看看产线设计有没有大问题,首先要考虑到安全,其次就是效率,也要兼顾工人工作的舒适性。”

余教授接过图纸看了一下,设计都考虑到了大规模生产,与现在的观念不同的是,侯楚搞了个专机专用。

意思就是说一种设备专精一种东西的生产,甚至还想搞数控机床,这东西在现在可以说是很先进,虽说1947年鹰酱就已经出现,国内也有,但是不先进,技术也不过关。

1958年已经研发出第一台x53K1三坐标数控机床,可后来因为诸多原因,走了不少弯路,直到1980年又开始了追赶。

侯楚想了些土办法,就是专机专用,用生产数量弥补机器的价格。

这种思路后世侯楚在南方工厂看到过,小作坊式的工厂,却能生产出不亚于国营大厂精度的产品。

这让他一度非常好奇,毕竟论工人素质,十个小作坊也比不过一个正规工厂,

和厂老板聊了才知道,人家也有土办法,就是利用模块化参数,比如精加工东西,把工件固定好,老师傅调节好数据。

普通工人只要按照设定好的数值操作,就不会有太大的纰漏,可以极大的节省工人的培训。

当然,侯楚的设想也是如此,尽量降低人的作用,放大机器的作用,看看能不能土法上马,花小钱办大事。

“小侯,你的意思是让我组织专家论证这个设计是否有啥问题?轧钢厂不是有专家吗?”

“是的,其实轧钢厂有反对也有支持的,反对的是怕机器代替了人,说我浪费钱,生产个简单的煤气罐还搞的这么复杂,甚至想搞专门的机床甚至自研数控机床。

有的还和我说,以前的方法又不是不能用,多招点工人不好吗?”

见余教授有些沉思,侯楚又道:“如果设计没问题,我就能去一机部,找人理论,看看能不能争取支持。

毕竟我的方案太花钱了,又是搞专用设备,甚至还想搞数控机床,解决的就业岗位还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