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,欢迎光临读趣网!
错缺断章、加书:站内短信
后台有人,会尽快回复!
读趣网 > 历史军事 > 武布中华 > 第836章 势如破竹
  • 主题模式:

  • 字体大小:

    -

    18

    +
  • 恢复默认

乾朝在河北集结了二十万主力,准备收取河东之地。

高欢抵达北平后,很快就与臣子商议了战略,分兵两路,一路攻击宣大,断清军退路,一路则攻击井陉,直扑太原城。

高欢做为皇帝,自然是率领中军,攻击宣大的任务,便交给了高名衡和袁时中。

此外,还有孙传庭一路,随时准备从晋南杀入河东,切断唐军的退路。

这次高欢不只是想收复河东,还想消灭河东清军,甚至灭掉李际遇的唐军。

孙传庭从河南来北平后,高欢向他询问了李际遇的情况,知道唐国的改革如火如荼。

那李际遇居然效法秦国,搞耕战,搞先军政治,让高欢还是比较警惕。

据孙传庭言,李际遇在关中的改革已经完成,唐军战意高涨。

自古秦军耐苦战,当年孙传庭以极短时间,练出一支秦军,立刻就横扫群寇,李际遇没有孙传庭的能力,但是也不能小觑。

因此高欢很想利用河东之战,重创唐军,打掉唐军的士气,造成唐国变法失败。

不过,李际遇救不救太原,还不一定。

现在乾军要考虑的还是河东清军,虽然清军无心经营河东,但是却并没有放弃对河东的防守。

太原有阿济格坐镇,宣大也被土默特蒙古接收,他们无力进取,可是防守却没问题。

毕竟河东易守难攻,又是九边重地,宣府、大同、太原都是坚城。

乾军虽有兵力优势,但是要拿下来,恐怕也要费一番功夫。

隆武二年,六月一日,乾军各部开始按着计划行动,收复河东的战役正式打响。

首先高欢为了迷惑清军,照例虚晃一枪,带着少数兵马,还有自己的仪仗前往山海关,前出至宁远堡巡视。

这是为给清军造成乾军将收取关外的假象,给锦州方向的清军施加压力。

河东的清军见高欢出现在山海关,便不可能果断放弃河东。

因为河东对于清廷而言,现在最大的意义就是牵制高欢出兵关外,一旦乾军攻打锦州,河东清军就可以出太行八陉袭扰河北,高欢便只能从锦州撤兵。

在高欢虚晃一枪的同时,高名衡和袁时中已经率领三万人,祭旗出征,大军出居庸关向宣大进军。

高欢在宁远虚晃一枪后,便将皇帝仪仗留在山海关,秘密前往真定府乾军大营。

这时高欢在真定集结兵力时,高名衡和袁时中大军行至保安州,便遭遇到清军阻击。

宣大之地多山,地形不利于骑兵作战,袁时中保持了小庆之的本色,率领麾下白袍军出击,不到两个时辰,就击溃拦路的蒙古骑兵。

高名衡遂即率军掩杀,大军冲至宣化城东南三十里,又遭遇蒙古骑兵的阻击,却再次被袁时中三鼓而破。

乾军一路高歌猛进,抵达宣化城时,蒙古藩兵已经弃城而逃,乾军以极小的代价收复了宣大。

高名衡当即留下五千兵马守卫宣化,便率领两万五千大军,继续向大同高歌猛进。

大同,乃是九边重镇,古称云中、平城,地处山西北部、大同盆地中心,为全晋之屏障、北方之门户。

前军进入大同府境内后,山林起伏,地形易守难攻。

“督师,往前五十里,就是大同了!”袁时中骑着马,跟在高名衡身旁介绍道:“大同乃北方重镇,数百年来,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在此地拼杀不知到多少回合。到了明朝,这大同城为了抵御蒙古人的进攻,修建的异常坚固,打下来怕是要废一番功夫。”

大同是北方重镇,姜襄反正,靠着此城抵挡住了清军长达八个月的围攻,直到弹尽粮绝,被叛徒出卖,清军才攻入大同。

高名衡点点头,“这大同以前是姜襄镇守,现在姜襄被调去朝鲜,顶替他的是蒙古人,未必能够发挥大同的作用。”

此前军情司与河东汉将接触,姜襄就是其中之一,可惜两边条件还没谈拢,姜襄就被清廷调去朝鲜,不然有姜襄为内应,拿下大同易如反掌。

这时大军继续前进,不多时,斥候带来几个当地百姓。

这些百姓有老有少,衣服又脏又破,都是蓬头垢面,神情凄苦。

这些百姓一辈子没离开大同,对于外面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,不知道来的是哪方兵马,被带回来之后,都十分惶恐。

这时一名汉子领着他们跪在地上,战战兢兢,求饶道:“军爷,家里还有老人卧床,军爷就放过我们吧!”

高名衡皱了皱眉,微笑道:“诸位老乡,都站起身来说话。”

老百姓却都不动弹,胆小的把头都快埋到胯里,胆子大点的纷纷磕头求饶。

袁时中见此喝道:“大家不必怕,我们是乾朝大军,是汉军!今日兵临大同,乃是收复汉地,从鞑子手中解放你们的!”

“乾朝,汉军?”听袁时中的话语,众多百姓才安静下来,不过依旧没人说话。

这时高名衡翻身下马,微笑着用尽量和蔼的语气道:“老乡们,你们可知道大同城的情况?”

百姓们还是不敢答,高名衡对亲卫说了一句,“把干粮给老乡们!”

几名士卒将身上的粮袋子塞到他们手中,百姓们却不敢要,被士卒瞪了眼,“督师让你们拿着,你们就拿着!”

这时一名汉子才道:“回禀大人,往西三十里就是大同,现在里面被鞑子占据了。那群畜生,占了城池,每天都出来打草谷,百姓和军户没法子活,都跑了。”

高名衡问道:“知道里面有多少蒙古鞑子吗?”

汉子摇了摇头,“大人,小的哪能弄清这些。”

高名衡闻语微微颔首,遂即挥手道:“你们可以走了。等朝廷大军收复大同,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,你们也不用逃了。”

说完,高名衡便催马前进,几名老乡看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向西而去。

一名老者不禁问道:“乾朝,是明军么?”

“爹,明朝早就亡了。这应该是南面的军队吧!”汉子瞎猜道。

(求月票,推荐,追订)